廣州日報訊 (全媒體記者吳波)8月27日晚,南國書香節期間,魯敏《金色河流》新書分享會在廣州方所舉辦。作家黃燈和作家王十月等嘉賓出席活動。
當天,魯敏向廣州現場讀者分享這部書的寫作歷程時透露,《金色河流》的創作題材,整整醞釀與孕育了二十余年。
為創作準備了許多年
無數經典文學作品追尋叩問生存與生命之意義,試圖在有限生命中找尋出永恒價值。作家魯敏的最新長篇小說《金色河流》也是對這一文學母題的“當代回響”。
《金色河流》以主人公穆有衡最后兩年的晚境生活作為切入點,全書共分四大部分,標題分別為“巨翅垂伏”“尺縮鐘慢”“熱寂對話錄”“一物靜,萬物奔”,以及尾聲“如涓如滔”,分別對應穆有衡各個階段的精神狀態:回望往昔步履不停的斑駁來路;老境辭別中的自省與獨白;諸多抉擇中的艱難取舍;父一代與子一代的代際碰撞,交雜民間智慧與親情倫理的微妙博弈;從細小不舍到千金散盡,物質與非物質的接力與延綿。
《金色河流》直面不同個體面臨的真實選擇,書寫流金歲月的溫暖光影。作為改革開放同時代人,魯敏以作家的身份自覺書寫當下,最早一批活躍于社會各個行業的企業家自然在其視線觀照范圍以內:“書中有總(穆有衡)這個人,我惦記他許多年了,也準備了許多年。比如年代大事記,許多有價值的‘時代信息’都在大事記里。比如昆曲,我原來雖然看戲不少,但還得補讀一些舞臺劇本,連戲校的教材、排練錄像等都拿來看。還有像孤獨癥研究方面,找專家的學術著作,找各個國家的紀錄片等,以便把握好小說里各個人物的特點?!?/p>
現場嘉賓認為,作為七零后作家,魯敏的寫作既講究傳統敘事,又蘊含思辨主題,極富試驗精神與現代性。從“東壩系列”的鄉村書寫,到《奔月》中城市中人的精神出逃,再到變身為“荷爾蒙夜談”中冒犯出格的荷爾蒙探索者,魯敏一直在致力于精神性寫作,探索人類精神與思想深處的隱秘所在,被評論界認為“具有純正鮮明的藝術信念和訓練有素的藝術才能”,“站在中國小說藝術的前沿”。
承載40余年寬幅時代畫卷
《金色河流》以技藝純熟的小說筆法,飽滿充分的文學經驗,縱橫捭闔的現實視野,呈現中國改革開放40余載的社會變遷與時代精神。
著名評論家王春林認為,閱讀《金色河流》,首先值得注意的是作家對“短”與“長”雙重敘事時間框架的設定,以主人公晚年一年八個月的“短”時間寫出了超過半個世紀的“長”時間,這是現代小說的一大特點:小切口長縱深。
評論家孟繁華對此高度評價:“小說中最大的魅力和吸引人閱讀的地方就是將昆曲活用,可以說這構成了這部小說的點睛之筆和靈魂。僅憑這一點,《金色河流》是目前魯敏所有長篇中最好的一部?!?/p>
(編輯: 龍煜廣州網)